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如何给婴儿喂第一口奶

2015/4/21 11:24:29 编辑:心灵花园

  随之婴儿奶粉问题的不断发生,宝宝“第一口奶”也一直成为关注焦点,尤其是央视曝光某奶粉通过贿赂医护人员,向婴儿“强喂”奶粉事件之后,有关“第一口奶”的争论更是到了火热的程度。第一口奶,到底意味着什么?宝宝第一口奶如何吃呢?且看心理咨询师的详细分析。
  奶粉不是问题的根源
  新闻中把“第一口奶”喂奶粉说得耸人听闻。其实奶粉没有那么可怕,它既不会使婴儿“依赖”或者“上瘾”,也不会“剥夺婴儿建立免疫功能的机会”。真正的问题,是奶瓶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实现。
  在吸奶瓶的时候,婴儿主要是通过两颊用力来压迫奶嘴;而在吸母乳的时候,婴儿两颊处于放松状态,主要是舌头和下颚用力与乳房(而不是奶头)。两种“吸奶”的方式相差很大,而通过前者获得奶要容易得多。所以,如果习惯了吸奶瓶,那么婴儿可能就难以学会或者不愿意吮吸乳房来获得母乳。而缺乏充足的吮吸刺激,母乳的产生会受到影响,又不得不用奶粉来补充,从而使得婴儿越来越远离母乳。
  正常婴儿不应该需要奶粉
  婴儿出生之后的3天之内没有母乳,都算是正常现象。这几天中,婴儿对奶的需求量其实很小。一般认为,第一天只需要大约7mL,一小勺多一点;第二天14mL;第三天,也不到40mL。虽然母乳姗姗来迟,但母体为婴儿准备了初乳。初乳的量很少,其中含有比常规母乳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足够婴儿的需求。
  对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婴儿,这些初乳就足够了。需要注意的是,初乳很脆弱,如果没有尽早开始吸收,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就难以吸出了。而这一时间段内,婴儿可能还没有学会吸奶。这种情况下,母亲可以用手把初乳挤到小勺中喂。
  但这不应该是教条。有些特殊情况,比早产或者体重过轻的婴儿(出生体重在2.75kg以下),婴儿太小而难以对乳房形成足够刺激产奶,而他需要的能量又比较多,这样的孩子就需要补充奶粉。此外,一些症状比如低血糖,可能也需要补充奶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决定恰当的母乳替代品以及补充量。为了避免奶瓶喂养带来的问题,应该注意只给最小的量,避免用奶瓶,而用勺、注射器或者软管来喂。
  没奶也要吸
  多数产妇在分娩之后的两三天内都没有奶。但是,没有奶也还是要尽量坚持吸。首先,在母乳产生之前,乳房处于比较软的状态,有利于婴儿吮吸。在最初的阶段,让婴儿学会正确地含住乳房(而不是乳头)进行吮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护士或者其他经验丰富人士的帮助和指导是必要的。其次,母体需要不停的吮吸来刺激产奶。
  从进化角度看,母体前两三天没奶还是合理的。婴儿出生时,体内会储藏额外的水分和营养,所以在两三天中只需要很少的初乳就够了。而这段时间,乳房较软,适合婴儿学会吮吸。如果婴儿没有学会吮吸,等到大量母乳产生,乳房变硬,婴儿就更难掌握含住乳房并吮吸的动作。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新生儿母乳指南建议,新生儿出生之后,母亲应该让孩子与自己肌肤相贴。这样有助于母婴睡眠,有助于保持婴儿体温,还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吮吸以及刺激产奶。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让孩子自己吃饭(二)
  • 下一个信息: 为什么有那么多“讲不听”的孩子?(一)
  • 相关阅读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童年受虐形成的心理伤害
      儿童期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  早期性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隐私”
      引导孩子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  利用沟通解除父母的控制
      小孩子还是不要带手机去上学了  心理学改变家庭关系
      孩子出生的意义探讨(二)  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是给你自己自由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