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隔代教育的“忧”与“优”

2014/5/14 11:45:47 编辑:心灵花园

    “一个宝,四个老,父母双亲追着跑,到底怎么才是好?” 这句话勾勒出了当下多数孩子的养育现现状,及带养者的疑虑。老人带孩子的确尽心尽力,但思想却跟不上新的育儿理念,比如说,不让孩子跑跑跳跳怕摔跤,吃饭追着喂,孩子一哭闹就投降……;父母回来一看这状况,想和老人沟通沟通吧,一不小心,老人就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又弄出了家庭内部矛盾。
    现在,70后、80后的父母成为父母生力大军,他们其中有些人忙于打拼事业,晚上和周末才能照管孩子;有些人为了生存外出打工,不得已之下将孩子全权交给自己的父母养育。隔代抚育与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就曾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中指出:抚养教育孩子本来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把这个事交给了老人,并由此滋生了很多家庭关系及教育问题。
    老人带孩子之“忧”:
    首先就是容易形成和激化家庭矛盾。
    当有丰富育儿经验的祖父母遇上照本宣科的新时代爸妈,代际差异、生活习惯差异、观念差异让矛盾一触即发。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光着小脚丫释放天性,老人却认为“寒从脚下起”,鞋袜必须穿;爸妈觉得“技不压身”,钢琴、围棋样样都重要,老人却觉得孩子要以快乐为主,不学那些照样能好好长大……都是为了孩子好,到底该谁说了算呢?其次就是隔代教育最受诟病的一点——老人的溺爱和行为方式可能对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相当多老人容易放纵和溺爱,会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且任性;老人因疼爱孩子,在生活上容易包办代替,造成了孩子懒惰、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的情况;老人大多思想传统,不爱接受新生事物,可能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意识;老人自身行动受限,带出的孩子常常运动能力差,活动空间狭小,视野闭塞。
    另外,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孩子可能在祖父母和父母不同的教育要求面前左右为难,甚至学会钻空子、巧言令色,最终影响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模式的形成,不仅抵消教育效果,还带来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
    老人带孩子之“优”:
    与“忧”相对,隔代教育也有不容忽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其一,老人们对隔代的孙子辈真心关爱,细心呵护,为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
    其二,年轻父母对面激烈的竞争,往往会将紧张焦虑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而老人心态更平和,对孩子也更宽容,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三,老人时间更充裕,遇事更有耐心,充满人生智慧。他们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他们的耐心给了孩子们更从容的成长空间。
    其实,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利弊,隔代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化“忧”为“优”是隔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专家给广大困惑的隔代教育家庭提供了以下几项原则:
    1.教育要形成合力。不论是祖父母还是父母都要达成统一的认识——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劲往一处使才是正道理。
    2.摆正角色定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是主导的一方,而祖父母应该是辅助的一方。年轻的父母不应因为工作忙碌或经验不足等原因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祖父母也要放手、放心,不越俎代庖,不大包大揽,不过多干涉,争取当个好参谋、好顾问。
    3.共同营造和谐关系。不同时代和人生经历所造就的代际差异很难完全消除,因此要求双方都有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多肯定,少指责。对祖父母来说,应该与时俱进接受科学的育儿新观念,缩小和“照书养”的年轻父母之间的理论差距;而孩子的父母则要更多对老人的付出表示感恩,学会尊重与低头,主动消除与长辈的隔阂。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和家庭的和乐稳定影响巨大,只要我们能处理好两代教育者的协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就可以变“忧”为“优”,皆大欢喜。
    (心理咨询师 叶满枝 撰写)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不放弃 莫将“读写障碍”的天才儿童扼杀在应试教育中
  • 下一个信息: 孩子拖拉磨蹭心理调适十步骤(一)
  • 相关阅读

      让孩子自主玩耍并给与足够的材料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要素
      关注全托儿童的心理陪伴  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
      孩子厌学来自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独立思考能力源自于父母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准妈妈的这个行为可能会害了孩子
      为什么,他想要学心理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不带笑容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