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聊聊最近发生在上海的疫情,大家都被管控在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吧。由于疫情管控,外卖,外送等服务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大家在生活受到了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虹口区的一位女子在网上发布了一段感谢外卖小哥帮她送菜给她听障父亲的文字,小哥不仅奋战30多公里,还拒绝了女子的转账,女子无奈下只得为其充值了两百的话费作为回报。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件温暖人心的好事,发出来也是为了鼓舞大家,让大家明白在现如今这样一个社会中,还有有着好心人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女子发博之后,评论区中却不只是对小哥的赞赏,还有着对于女子的辱骂,认为她小气,抠门,不乏有说自己遇上这种事无论如何都不会只给两百,私信的攻击也随之而来。最终女子受不了如此网络暴力,跳楼死亡。
网络的主要受众还是青年人,但是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端的行为。就拿这个事件中的人来说,部分网友给出评论是正面的积极的,是传播好人好事,感叹人心是温暖的,让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也有部分的网友只是传播,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去传播这样的美好。但是还有一部分的网友,评论之中只见到了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批判,谩骂。更有甚者,不仅仅只是在评论区评论,还要通过私信,向别人表现出自己看不起他的高高在上的丑恶嘴脸,通过这样“高道德感”来获取一种快感,宛若“圣人”。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经受道德的培养,小时候被教导拾金不昧,之后开始学习共情,开始逐渐产生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可以说每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行事原则,但是在有些事上,道德的评判是相同的,如随地乱扔垃圾,这会被认作是低道德的。但是仍然有人会这样做,他们并不因此而感到愧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无关紧要,他们的道德并不会束缚他们。
而在网络之上,道德的下限被无限的放大,可以说没有任何成本,道德约束的只是一个网络上的假名罢了,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可以无限放肆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或者说现实世界里面不敢做的。也许你在现实世界里面,你不敢当面去辱骂一个人,你会担心受到报复,担心自己被别人认为是没道德的,甚至有可能会感到一种愧疚感。但是网络世界弱化了这样一种道德感,甚至可以从道德上去谴责别人,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或者会不会做,在此之中,一个低道德的人突然变成了圣人,而且会有许多和他一样的圣人相附和,他得到了从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种没有被限制的满足感,是无穷无尽的,人们争先恐后的为没有成本,没有代价的满足感而肆意妄为,网络暴力由此应运而生。青年人在其中如鱼得水,有些现实中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那么这些青年的道德教育是失败的,同时要想要扭转也是困难的,他们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责任被无限的分散了。那么在现实中就要有足够的力量去教导青年人去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做错的就一定要有惩罚,扩展网络道德教育,讲座,课程,视频多种方式的传播。法律法规的完善,及时的惩罚,强硬的态度。
心理学实习生 沈家成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