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咨询技术

【沙盘疗法】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
【催眠和NLP疗法】
【意象对话】
【人本主义】
【森田疗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咨询技术 >> 人本主义 >> 正文

人本主义

存在-人本主义的由来(二)

2015/9/5 8:29:28 编辑:心灵花园

存在-人本的由来(二)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哲学第二次重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的早期,主要是针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出现。行为主义,由约翰·华生(John Watson)等一行拥护者所捍卫,强调人类机能机械的、外显的一面;精神分析,以弗洛伊德(Freud)和他的追随者为先锋,宣扬内隐的内在心灵决定论。存在人本主义学者声称,上述两种情况,都无法彰显人类心灵璀璨与神秘的完整性,也无法展示它自由却脆弱的现实性。
  所以,存在人本主义学者发起了反抗。在这些反抗中,有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902/1936)关于灵性的沉思冥想,有奥托·兰克(Otto Rank,1936)关于生的恐惧和死的恐惧,有荣格(C.G.Jung)(1966)的神秘学以及亨利·默里(Murray et al.,1938)的创造性。但是当这个群体在对存在人本主义哲学旁敲侧击时,另一个群体——主要是曾经的弗洛伊德主义者,他们直接勾勒出了存在人本主义的传承线路。
  举例来说,路德维格·宾斯旺格(Ludiwg Binswange,1958)和梅达尔·博斯(Medard Boss,1963),他们以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962)和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1913/1962)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为基础,发展了精神治疗实践。海德格尔在克尔凯郭尔强调主体的基础上,发展了“存在”(being)的哲学。
  关于“存在”,海德格尔说它既不意味着自我封闭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也不是宿命论的现实主义(realism),而是两者“生动的”结合体,他称之为“在世存在”(being inthe word)。借助“在世存在”的概念,海德格尔尝试去说明西方的传统——内部与外部分离、主观与客观分离——具有误导性。从经验的立场来看,并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将它们分离开来。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在某个阶段,我们既是单独的、主观的自我,同时,我们又与外在世界相关联。为了发展他的理论,海德格尔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和实践,这种方法起源于他的导师埃德蒙·胡塞尔。根据胡塞尔(1913/1962)的观点,现象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其生活的现实中——即在主体(subjective)和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的背景下,理解人类的经验(也见于Churchill和Wertz,2001;Giorgi,1970)。
  到了20世纪60年代,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它的保护伞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独立的视角,但这也是一个多变的视角。尽管大多数存在人本主义实践者强调自由、经验反省和责任,但是他们强调的程度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在二战结束后的余波中,以及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潜能运动的兴起时,存在主义可能过分强调自由而忽视了责任(比如,见May,1969,1981;Merleau\|Ponty,1962;Yalom,1980);或者,有时过分强调责任而忽视了自由(Rowan,2001);再或是过分强调经验反省而同样忽视了责任(Spinelli,2001)。
  后来,随着心理专家罗洛·梅(1958)主编的《存在》(Existence)一书的出版,存在主义心理学被“注入”了美国。自此,存在人本主义实践哲学的广阔外延被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一个强调欧洲大陆的文化传统,另一个强调美国的历史影响。当前者——“存在分析”阵营演变成一个相对局限的、以言语为主的(verbal)风格时,后者——“存在人本主义”阵营则发展成相对开放的、以体验为主的(experiential)风格。举个例子,虽然存在分析实践者也可能对来访者欢乐(upbeat)的故事做出评论(如此“刚好”停留在来访者的外显意图上),但是,一位存在人本主义的实践者也许会冒着一定的风险,去提醒来访者注意,他在讲述故事之时身体是如何的弯腰驼背(如此对来访者的外显意图做了扩展)。这些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它们引发的争论持续至今(见Burston,2003;Cooper,2003;and Schneider,Bugental,& Pierson,2001,forelaboration)。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师 选编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存在-人本主义的由来(一)
  • 下一个信息: 存在-人本主义的由来(三)
  • 相关阅读

      当儿童出现手淫时-咨询篇  当儿童出现手淫时-案例篇
      女儿成为父母间的“第三者”(2)  女儿成为父母间的“第三者”(1)
      浅析催眠与认知行为咨询在心理咨询中的不同运用  在咨询中帮助访客发现优点
      我们常说的催眠是催眠吗?  浅述幽闭恐惧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助你改变错误的认知  沙盘咨询能高效探知儿童心理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