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咨询技术

【沙盘疗法】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
【催眠和NLP疗法】
【意象对话】
【人本主义】
【森田疗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咨询技术 >> 催眠和NLP疗法 >> 正文

催眠和NLP疗法

催眠术的两大理论

2015/7/12 8:03:10 编辑:心灵花园

催眠术的两大理论

  催眠从江湖魔术发展到科学研究的对象,曾经有多种理论对其实质做出解释。但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
  下面介绍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对催眠的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是将它与睡眠相联系,认为它是转变了的意识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然而脑电波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与清醒状态下的完全相同,对此不予支持。于是巴伯尔(Theodore Barber,1979)和斯潘诺斯(Nicholas Spannos,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并且指出,是被试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引导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
  很多心理专家认为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被试也不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根据实验结果,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驶的人对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做出了一溜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驶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分了。正是由于隐蔽观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
  其他的理论还有:生物学理论、神经生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神经心理综合性理论、学习理论、动机参与理论等等。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催眠术中有哪些催眠状态?
  • 下一个信息: 催眠术入门(一)
  • 相关阅读

      认知疗法的发展与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更快调整心理健康
      催眠是如何帮助人缓解压力的呢?  催眠是睡了还是醒着?
      催眠时身心处于什么状态?  为所当为的心理技术2:冈本常男
      解析神秘的精神分析疗法(八)  解析神秘的精神分析疗法(四)
      解析神秘的精神分析疗法(三)  论意象对话的危险(一)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