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递的未来:开连锁店?
相比于简单小巧的“吞吞慢递”,开业一年就拥有2万多封邮件的厦门“漂流慢递”经营得更为成熟,运作得更为流畅。
“漂流慢递”是去年2月成立的,位于宁静的鼓浪屿岛上,店面有50多平方米。其前身是一间精品店,起初只是代办慢递,后来随着业务的火爆而转型为专门的慢递店,目前是鼓浪屿岛内邮寄量最大的一家。
创办人张雷很年轻,是个学舞台艺术的唐山人。2年前,他来到鼓浪屿上居住,第一感觉是岛上的环境比较安静,生活得很舒服。后来,他觉得要在这种“宁静的空虚”中做点什么事情,“才对得起生活”。为了把情感写成文字,他涉足了慢递。
“漂流慢递”的团队一共有6个人,3人负责打理店内事物和网络宣传,3人负责设计。“漂流慢递”的特色是自制的明信片,从拍照、设计到制作,一手包办。慢递费也相对便宜,仅5元一张;每延后一年,加收5元。邮递方式是平邮。
张雷介绍,目前他的慢递店生存不成问题,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将部分盈利用于再投资以扩大规模。他说,在目前承揽的2万多封明信片中,绝大部分一年以内就可以寄出,储存压力并不大。为了防潮,他们把慢递信存放在一个悬空的木箱里。在店里,小黑板上写着提示语:“我们不能100%保证邮件会到您手中,但我们100%承诺会按时投进邮筒。”
“我曾经发明信片给自己最终却没收到,邮局给我的答复是邮件有2%的丢失率,那种失落的心情我懂的”。张雷说,印象最深的“慢递”场景是有不少女生在店里写明信片时突然痛哭,因此,他们格外珍惜顾客的情感寄托。作为客服手段,他们建了QQ群,并在豆瓣网上开设了服务网页。如果出现信件被退回的情况,顾客可以找他们沟通交流。
随着“漂流”的名气越来越大,北京、上海、沈阳和深圳都有人跑去找张雷谋求加盟。但张雷认为,一旦接收加盟商,诚信和服务质量就主要取决于加盟者个人的责任心和耐心了,比较难控制和监管。更重要的是,理想主义色彩极浓的他并不把慢递视为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对于这个行当,他更看重情感寄托。
张雷说他未来不会考虑在大城市里开慢递店,“因为城市里节奏太快了,人们没办法整理情绪”。他以后可能会在拉萨等旅游热门地点开连锁店,让城市里的人在某个特别的日子,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留下自己人生的美好记忆。
“3月13日,白色情人节前夕,来参加水井吧的‘白色留言’活动,有吞吞慢递的心情漂流”。前天,“吞吞慢递”的黄铭泉在微博上这样留言。虽然实体店已经停业了,但他的慢递活动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