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Annie还是有过错的。作为一种本能,动物性的暴力攻击始终存在于一小部分人身上,从总的人口分布来看,总有一定比例的人具有高出平均水平的暴力攻击性,这是人类无法根除的缺陷。 Annie的过错在于:不懂得避开这部分人。不但是不懂得避开,她似乎反而专门被这部分人吸引着。这也许就是她一再与有暴力倾向的人相爱的原因。
●咨询师处方不急于证明自己
对于Annie来说,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摆脱母亲命运的影响和前三次遭遇暴力的阴影,是开始新生活的一个前提。一段时间的休整当然是必要的,在今后面对情感关系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平等”、“尊重”这些关键词上,急于要证明自己是平等的、受尊重的,势必会在大大小小的事件中,不自觉把自己放在一个强势的位置上,压低了对方,这样的关系又陷入了“不平等”,也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不必在意对父母命运的重复
Annie不想成为母亲却偏偏重复了母亲的命运,其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对于她的成长影响很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时候人们会不知觉的做出和父母类似的行为选择,特别在异性情感关系方面,虽然这个冲突选择过程会和父母的完全不同。比如女孩子会选择嫁个一个类似自己父亲的人或者一个和自己父亲完全不同的人。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必然的,这个理论也一直有争议,而且实际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很多。因此咨询师建议,不必过于追究,只是如果发现自己的情况确实和父母有非常大的类似之处,而且这种类似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困扰时,才需注意。
●咨询师支招潜心学习“制暴宝典”
由于家庭暴力属于个人生活隐私的一部分,相对于社会上的暴力犯罪,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的制止。而且它牵涉到受暴力者自己的态度,如Annie的母亲选择忍耐,而Annie选择对抗。那么受暴力者如何保护自己呢?咨询师认为,应该分几种情况对待:
第一种,对初始或者偶然暴力者,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受到挑战后,激发出他们的本能攻击性。这种情况下,受暴力者在施暴者平静时,不要马上求得原谅,而应理性用语言或书信等方式与对方分析事件的原委,也可以共同求助知心的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力求客观而非指责性的探讨,平等安全的沟通模式有利于重建这类暴力者良好的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杜绝再次发生暴力事件。
第二种,对常认错而不改的暴力者,除对其冲动性人格做系统的心理治疗外,在暴力屡犯的情况下,务必报警或向妇联相关机构举报,外界的干预可以使其降低暴力冲动,要改变一个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为固有的习惯付出更大的代价。另外,当他本人也认识到暴力是一个有代价的行动时,也会使其主动寻求改变的途径。
第三种,对那种把本能的暴力看成是一种处理男女或家庭关系的合理规则时,这样的人是最难相处的,最好的方式是报警、赔偿诉讼后赶紧离开他,找什么人也比找这样的人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