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不配拥有好的东西,包括亲密关系。”“我没有一段关系能够相处超过半年!”“我无法谈恋爱!”“我总是爱上大我至少十岁的男人……”我们采访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白领女性,她们这样叙述自己在两性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成长于单亲家庭与爱的困难,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Cindy:“也许,我只能这样一直单身下去。”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里是有恨的。”Cindy说这句话的语气,就像说“我下楼买杯咖啡”一样,让人听不出其中的情感。
在Cindy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年,不断争吵的父母离婚了,Cindy跟着父亲过了快20年了,可敬的父亲仍然单身着,27岁的Cindy也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经历了多达40次相亲,其中最长的一段恋爱经历,只维持了三个月。
当年,父母的离婚是必然的,只是选择的方式至今仍让Cindy耿耿于怀。那就是母亲突然就消失了,离家出走了,再也不出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不知道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还要不要回来。
一年多后,当她再次出现在Cindy上学的校门口时,原来也只是为了借此机会与父亲接洽,办理离婚手续,原来在离家出走前,母亲就已经有了父亲之外的另一个男人。“曾经,他们也是私奔结婚的,当初那么深的感情,到最后也不过如此而已,我妈几乎是拿到离婚证的第一时间就立刻结婚了!”
在最长的那段感情关系里,Cindy深深体会到了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当初之所以与对方走到一起,便是两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对爱情的享受让她第一次发觉自己如此地渴望爱与被爱。香港作家亦舒曾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这爱无法兑现,那么有钱也是好的。”
对于Cindy而言,这种对“很多很多爱”的追求,渐渐就变成了对男友的过分紧张与在意,她会特别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他的一言一行到底隐藏着什么信息,只是简单的一个转身,一次电话的迟接,她都会思索很长时间,“极度病态的疑神疑鬼和小肚鸡肠。”
一次,男友感冒了,特别打来电话希望约会改天,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Cindy就提出了分手,任凭男友如何挽留,甚至提出互见家长的正式邀约,Cindy仍是果断分手。
“我觉得如果我要是一个正常家庭的小孩的话,也许现在的很多选择就不会错过了,或者说很多的放弃就不会发生了。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在我交往的那些人当中,一旦大家交往深入,他提到了婚姻、家庭,提到见家长什么的,我都会有一种抵触,我就会开始冷静,就想,要不算了吧!就会开始慢慢冷却,然后往后退,往后退,莫名的悲观和不信任,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对方。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结婚恨不得就是为了离婚,每一段关系可能都走不到最后的。”
Cindy有些悲观地说:“也许,我会一辈子单身下去吧?”……
针对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专家表示,这与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要让孩子有健康良好的心态,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避免陷入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