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这即为南北供暖线。然而近年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频频提出要求供暖线南移。 现行南北供暖分界线制定于解放初期,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我国划分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供暖线”。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大于等于90天,即被界定为集中供暖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不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南方城市供暖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冰雪南移,南方城市供暖需求越来越迫切…… 南方地区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争议,也因此变得更加激烈。成本高、能耗大是实现集中供暖的巨大障碍,但让南方民众花自己的钱自我供暖,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责任的转嫁。政府同时补贴南北民众,是更可行的办法。 实际上,民众所需要的并非是聚焦于集中供暖,而只是政府带给人民群众的心灵上的温暖本身,更确切的说,是低经济负担下的温暖本身。北方因为有着集中供暖的机制,长期享受着取暖补助,但相比之下,南方因为缺少集中供暖机制,而长期存在着供暖补助的缺失。 政府在这点上对于南北实行差异政策,使南方的人民群众没有感受到在严寒中的温暖,才是本次南北之争最大的根源.
 (撰写:严季昌) 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