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沙盘游戏治疗
● 认知疗法
● 行为疗法
● 精神分析
● 催眠和NLP疗法
● 意向对话
● 人本主义
● 森田疗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天地 >> 亲子教育 >> 正文

说假话的孩子

    张帅从学校向老师说谎,作业没完成,还说做完了,放家里了。到家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他说:“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交给老师了。”后来还学会了向小同学骗钱去玩儿游戏机,买玩具手枪等。有一次竟当着我的面,向小卖部的王奶奶赊了两袋饼干,并说:“他妈妈没在家,等晚上再还钱。”王奶奶还以为是真的呢。我连忙上前说:“刚才我在半路还见到他妈妈了呢。”并把这孩子的真实表现告诉了王奶奶。王奶奶愤怒了:“这么丁点儿的孩子就学会了说谎,父母是怎么教的?”

    是啊,父母就是这样教孩子的,是父母的以身示范教会了儿子张帅说谎。所以有研究证明:说谎的孩子大多来自说谎的家庭。

    有时,虽然不是家长教孩子讲假话,但孩子说谎也是被逼出来或纵容的结果。

    有一次,爸爸的朋友邀爸爸去打麻将,打了好几次电话,爸爸还是不想去,但又怕得罪朋友,儿子小刚接过电话,对那位叔叔说:“我奶奶病了,爸爸得在家照顾奶奶。实在对不起,等奶奶病好了,约您来我家玩儿。”叔叔连连夸爸爸孝顺。事后爸爸说:“小刚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为我解了围,虽然说了一点儿小谎没什么。”

    六二班的王涛同学,特别爱打乒乓球,还常说要当第二个“国手”王涛。区里举行乒乓球比赛,他也参加了,由于集训,学习成绩有些滑坡。这次数学综合考试只得了78分,肯定过不了妈妈那一关,怎么办?如实说,妈妈准会又打耳光又臭训;不如实说吧,还有可能逃过这一劫。于是他决定对妈妈说谎,把78分说成了98分。

    由于家庭因素导致孩子说假话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学高为师,典正为范。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待人处世坦率公正,家长首先要做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像张帅的父母,偏要求孩子做到,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但起不到正面教育的效果,反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去效仿。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在你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吧。你不要认为,只要当你和儿童谈话,对他们教导什么或指示什么的时候,你才是对他进行教育,你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怎样喜欢,怎样悲伤,你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敌人,你怎样笑,你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于儿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家长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请用你挚热的目光,温暖的话语,无私的微笑,宽广的襟怀,包容孩子的缺点,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要适当地扶一下。像六二班的王涛这样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怕挨打而说谎大有人在,如果不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而是耐心地辅导孩子,说谎的机率就会下降。家长不逼孩子说谎,但也不要纵容孩子说谎,就像小刚爸爸那样,认为孩子说假话是机灵的表现,或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两句。大人的这种模糊认识会使孩子一步步偏离诚实,走上说假话的道路,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教育就难了。因此,家长要严肃对待孩子的说谎。

    当然,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也有不良因素,比如:虚假的广告,虚假的宣传,还有各种社会骗子用各种手段行骗……他的负面效应也影响着孩子。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也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不良行为的孩子交往,也是产生说假话孩子的原因之一。比如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经常地说谎、偷盗等,就要限制与其交往,直至断绝往来,因为他们毕竟还不成熟。

    总之我们要全社会总动员,为孩子创造一片净土,使他们远离说谎的环境,健康地成长。
除了有意识的说谎外,还有的孩子的说谎是无意识的。他们只是出于好奇,觉得说谎好玩儿。或是对感知过的事情记不清,概念说不准而讲假话。或是意志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了表里不一。或是为了取悦别人,凭空想象,编造事实。就像我们常给孩子讲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他们没有明确的动机,也不考虑后果。这样的事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他们还分不清善与恶,但有时造成的后果却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不要轻易地原谅他们,必要时可以惩罚。惩罚并不一定要打他们,惩罚的方式有好多种。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客服中心 | 企业服务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本网招聘
客服信箱:service@xinlinghuayuan.com
咨询电话:021-51699291 招商加盟:021-51699232
合作单位:中华全国员工帮助计划发展研究中心、国际EAP协会、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美国曼哈顿领导力集团(MG)、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中国行为心理研究会、上海高格企业形象策划公司
上海诺迪律师事务所、上海半淞园法律事务所、上海古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徐汇中心地址:零陵路631号爱乐大厦1楼
Copyright@2001-2008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沪ICP备07033540号